时间: 2025-04-25 12:0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7:05
成语“循名核实”由“循”、“名”、“核”、“实”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根据名称进行核实,意即通过名称来查证、确认事物的真实性或情况。其基本含义是强调在处理事务时应认真核实信息,确保所依据的名义或称谓是真实可靠的。
“循名核实”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较为模糊,但其表述的思想可追溯到古代对诚信和实事求是的重视。类似的思想在诸多古典文献中都有体现,比如《论语》中强调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指基础要扎实可靠。
“循名核实”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迅速,谣言和假消息层出不穷。因此,“循名核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获取和传播信息时应保持警惕,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这一成语反映了对信息真实性和责任感的重视,在社交媒体和新闻报道中尤其适用。
“循名核实”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严谨和负责。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信息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相信,而是要主动去验证。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促使人们更加注重思考与判断。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的投标文件,其中包含了一些数据和指标。起初,我并未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核实,结果导致了错误的判断。后来我意识到“循名核实”的重要性,开始在各类资料中进行详细审查,从而避免了类似的失误。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循名核实求真知,
虚实相间莫轻信。
明察秋毫见真相,
智慧引航逐梦行。
在英语中,相似的表达是“verify the facts”,强调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观念,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强调“trust but verify”(信任但要核实),同样反映出对信息真实性的重视。
通过对成语“循名核实”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在信息泛滥的现代社会,保持理性、严谨的态度是多么重要。这不仅影响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对信息的核实和判断,培养了我更为严谨的思维方式。
明主在上,方翕受敷施,循名核实,以兴太平之治,愿勉旃,毋自损,以孤舆望。
《明史·选举志》:“循名核实,以辨贤愚。”
《宋史·职官志》:“循名核实,务在得人。”
《晋书·王衍传》:“循名核实,以定是非。”
《后汉书·崔寔传》:“循名核实,不失其真。”
《汉书·艺文志》:“循名责实,考其行事。”
明·张居正《答浙江吴巡抚》:“明主在上,方翕受敷施,循名核实,以兴太平之治,愿勉旃,毋自损,以孤舆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