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1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7:28
成语“循名责实”字面意思是按照名义来追究其实际情况。它强调在评价或判断一个事物时,应当关注它的实际内容,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表面的名声或称号。基本含义是指在判断或处理事情时,必须依据事实和实际情况,而不是凭空想象或仅凭名称。
“循名责实”出自《吕氏春秋》,原文为“名实相符,循名责实”。它强调了“名”和“实”之间的关系,意味着在各种事务中,名声和实质应当相符。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哲学家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强调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循名责实”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名”和“实”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诚信和真实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循名责实也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信息传播快速的时代,如何辨别真伪、看清事实成为一种必备的素养。
“循名责实”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少情况,其中人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现象,忽视了背后的真实情况。这种成语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思考和警醒,提醒我在看待事物时要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次项目评估,许多人只看到了表面数据的增长,而忽视了项目实施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我们团队决定循名责实,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了潜在的风险,及时调整了策略。
我尝试将“循名责实”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名声如花绽放时,
实质如根深埋土。
循名责实方知晓,
真相如水润心田。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强调行为和实际结果比口头承诺更为重要。虽然具体文化背景不同,但都传达了对实质内容的重视。
“循名责实”这个成语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判断事物的原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将在今后的学*和交流中,继续践行这一原则,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宋史·职官志》:“循名责实,庶几得人。”
《晋书·王导传》:“循名责实,事归有司。”
《后汉书·崔寔传》:“循名责实,察其所以然。”
《汉书·艺文志》:“循名责实,不可不慎也。”
《韩非子·定法》:“循名而责实,考功而赏罚。”
尚无中华民国之实,~,这就是今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