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7:40
成语“循循诱人”由“循循”和“诱人”两部分组成。“循循”意为循序渐进、逐步进行;“诱人”则是引导、吸引他人。整体意思是以温和而有条理的方式引导他人,常用于形容教育、教学或劝导时的方法温和而有效。
“循循诱人”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循循善诱”。孔子提倡的教育理念强调循序渐进、耐心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代教育的智慧,强调教师应有耐心和技巧,以逐步引导学生学*。
“循循诱人”适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强调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循循诱人”体现了这一文化背景,反映出对教育过程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家庭教育和职场培训中,这一理念仍然适用,强调耐心和细致的引导。
“循循诱人”让我联想到温暖、耐心以及智慧的引导。它传达出一种关怀和责任感,使我在交流和教育他人时,更加注重方法和态度,强调在引导过程中应有的细腻与温柔。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作为辅导老师帮助一些学弟学妹。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循循诱人”的方法,通过提问和引导,让他们主动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结果,他们都表现得相当积极,学*效果也很明显。
在一首关于教育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春风化雨润无声,
循循诱人心自明。
智慧如灯照前路,
潜心求索乐其中。
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示了温柔引导的力量和教育的美好。
在英语中,有类似“lead by example”或“gentle persuasion”的表达,强调通过榜样或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人。这些表达与“循循诱人”在意义上相近,但文化背景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循循诱人”的学*,我认识到耐心与细致在教育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如何引导和影响他人。这一成语的内涵和哲学值得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反思与实践。
[陈拊]壮年励志苦学,屡科不第,遂隐居教授,循循诱人。
《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但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所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居家教授,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曰:‘循循善诱,民之父母也。’”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