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3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12:03
成语“博而不精”字面意思是广泛而不精深,指的是一个人知识面广博,但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或专业的技能。它强调了学*与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之间的平衡,警示人们在追求知识时不要只停留在表面。
“博而不精”出自《荀子·劝学》,原文为:“君子之学也,博而不精。”荀子在此强调了学*的重要性,提倡应追求知识的深度而非仅仅停留在广泛的表面。此成语反映了*古代思想家对于学态度的深刻理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重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长久以来的传统。古代学者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理念依然适用,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专业化和深度学显得尤为重要。
“博而不精”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许多知识面广但缺乏实践经验的人,虽然他们的见解丰富,但在具体问题上却往往难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反差让我意识到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深度学*的重要性。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些同事,他们在很多领域都有涉猎,但在关键的技术或专业问题上却无法给出深入的建议。我意识到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情况,因此我开始更加注重对某些领域的深入研究,而不仅仅是表面了解。
在一首关于求知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知识海洋无边际,
博而不精难自知。
深入探寻方见真,
方寸之间藏大智。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结合。
在英语中,有个类似的表达是“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意思是一个人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了解,但在某一方面并不精通。这与“博而不精”的意义相近,反映出不同文化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相似关注。
通过对“博而不精”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在学与生活中,追求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同样重要。这个成语不仅是一种警示,更是对我们学态度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仅要有广泛的涉猎,更要有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
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众潜心研究《周易》《毛诗》《周礼》,他学习渊博,先后为《周易》等十几部著作作过注,还开课讲学。马融研究《左传》后想注解《左氏春秋》,他认为贾逵的注本是精而不博,郑众的注本是博而不精
他是~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