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1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11:29
“博学多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广泛学*,听闻多”。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知识渊博,能够接触和理解多种领域的信息和知识,通常用来形容学识丰富、见识广泛的人。
“博学多闻”出自《礼记·中庸》,原文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博学多闻”是强调学*的广泛性和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在古代,知识被视为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一成语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
“博学多闻”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与道德修养被视为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博学多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求知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获取知识的方式多样化,博学多闻的理念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职场中。
“博学多闻”让我联想到求知的渴望和对智慧的追求。它激励我在学*中不断探索,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信息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时常遇到需要广泛了解不同领域知识的情况。比如,在准备一个跨学科的项目时,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努力做到博学多闻,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课题。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博学多闻”:
书海无涯遨游志,
博学多闻心自宽。
问君何为探真谛,
知识如灯照前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well-read”,意为“读书多,见识广”。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知识的积累和广泛性,体现了不同文化中对知识的重视。
通过对“博学多闻”的学,我更加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和重要性。在语言学和日常表达中,运用这个成语可以有效地传达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激励自己不断学*和探索。
多闻曰博。
《后汉书·班彪传》:“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博学多闻,好著述。”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博学多闻,盖孔子之所以为孔子也。”
《汉书·艺文志》:“博学以知天下之事,多闻以达古今之变。”
《论语·雍也》:“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荀子·劝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