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5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9:16
“储精蓄锐”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储存精力,蓄积锐气。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潜心准备、积蓄力量,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充分发挥,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以迎接挑战的状态。
“储精蓄锐”最早出现在军事领域,强调在战争或竞争中,积累力量、储存资源以待时而动。该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可见于一些古典文献中,反映出古人对战略准备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储精蓄锐”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在学*、工作或其他活动中,未雨绸缪的态度。例如,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提到“我们需要储精蓄锐,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描绘人物在经历逆境时的坚韧和准备。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储备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尤其在军事和为人处世的哲学中。“储精蓄锐”不仅适用于个人发展,也适用于团队和国家的战略规划。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储精蓄锐”常常让我联想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面对挑战时的从容不迫。它传达出一种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放弃,而是努力准备,以便迎接更大的挑战。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备考。我深刻体会到“储精蓄锐”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地学和积累,才能在考场上从容应对各种问题。
在春天的晨曦中,花朵悄然绽放,仿佛在储精蓄锐,等待着夏日的阳光。小草在泥土中扎根,默默蓄积力量,只为那一瞬间的生机与活力。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prepare for the rainy day”,意指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同样强调了准备和积累的重要性。
通过对“储精蓄锐”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做好准备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在面对挑战时,如何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
修行人储精蓄锐,精进思维,而欲现种种身,善巧方使,说法利生,原属善意;无奈于定中起心动念,同时有所贪求,便为魔所乘,而来恼乱。
《晋书·王导传》:“导知天下已乱,遂储精蓄锐,潜思结纳,以济其志。”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而超妹同郡曹寿妻昭亦上书请超。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夜起,饮帐中,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氏。”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储精蓄锐,以待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