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2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9:44
“催人泪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催促人流泪”,形容某种情感或情景使人感动得流泪。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些悲伤、感人的故事、音乐、电影或其他作品,能够深刻触动人心,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
“催人泪下”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它常常用来形容情感强烈的文学作品或艺术表现。在古代文学中,许多诗词和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对人生的感慨,或是杜甫的《春望》中对国破家亡的悲痛,都是可以让人感动落泪的作品。
该成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音乐、电影、演讲等多种场合。比如,在谈论一部感人的电影时,可以说:“这部影片情节曲折,真是催人泪下。”在描述一首动人的歌曲时,也可以用到这个成语,表达歌曲的情感深度。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感情的表达往往是深邃而复杂的,“催人泪下”作为一个成语,体现了对人类情感的重视。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尤其在影视作品、文学和音乐中,常常被用来强调情感的深度和真实感。
“催人泪下”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感人至极的故事,比如英雄的牺牲、亲人的离别等。这些情景不仅能够触动我的心弦,也能让我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人际关系的珍贵。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观看电影时,被影片中父亲为保护孩子而拼死奋斗的情节深深打动,忍不住泪流满面。事后,我和朋友分享这部影片时,便用上了“催人泪下”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我的感受。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催人泪下”:
月下孤影洒清辉,
往事如烟忆难回。
一曲悲歌绕心潮,
催人泪下泪如雨。
在这里,我通过描写孤独的情景和悲歌,表达了深切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bring tears to one's eyes”,意思是使某人流泪。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在许多文化中,感动至深的情感都是共通的。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电影,情感的共鸣总是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
通过对“催人泪下”的学*,我认识到情感表达在语言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生动有力。在日常交流中,适时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让情感更容易传达给他人。
电影里的相声和幽默小品不能使我们解颐一笑,甚至绝对催人泪下的悲剧我们从头看到尾也始终无动于衷。
《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西门庆听了,催人泪下。”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听了,催人泪下。”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听了,催人泪下。”
《聊斋志异·聂小倩》:“生闻之,催人泪下。”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听了,不觉催人泪下。”
这本~的小说,我至少读了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