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2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0:59
成语“年壮气锐”字面意思是“年轻时精力充沛,气概锐利”。它用来形容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干劲,通常指他们在事业、学*或其他方面的积极态度和能力。
“年壮气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常用于描述年轻人的状态。可以推测,这个成语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中对年轻人的重视有关,强调年轻时的激情和斗志。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年轻人常被视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成语“年壮气锐”体现了对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期待和支持。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强调年轻人活力的成语也在鼓励年轻人抓住机遇,展现自我。
“年壮气锐”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令人联想到青春的激情和奋斗的决心。这种情感在面对挑战时能激励个人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大学演讲比赛中引用过“年壮气锐”来形容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潜力,鼓励同学们要把握青春,勇敢追梦。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年壮气锐”:
青春似火焰,年壮气锐舞翩跹,
追梦不畏惧,愿为天地换新天。
通过这样的创作,表现了年轻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斗志和勇气。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的“youthful vigor”或“the spirit of youth”都传达了年轻人充满活力的状态。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共通性,强调年轻的重要性和活力。
通过对“年壮气锐”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年轻人的特点,也蕴含了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期待。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并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励自己在生活中勇敢追求目标。
又观其感二鸟赋,悲激顿挫,有骚人之思,疑其年壮气锐,欲发其藻章,以耀于世。
《宋史·岳飞传》:“飞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后汉书·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超问其年,曰:‘二十。’超笑而不应。”
《汉书·叙传上》:“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宋·苏舜钦《答马永书》:“又观其感二鸟赋,悲激顿挫,有骚人之思,疑其年壮气锐,欲发其藻章,以耀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