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4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11:58
成语“箭无虚发”字面意思是“箭没有射偏的”,形容射箭非常准确,暗喻做事非常精确、准确,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能力或技艺高超,能够做到事事都能成功。
“箭无虚发”出自《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原文记载诸葛亮的兵法,强调在战争中,射箭要准确,不能放过任何机会。该成语体现了古人对于军事策略和执行能力的重视,强调了在关键时刻把握每一个机会的重要性。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弓箭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射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战斗的胜负。因此,“箭无虚发”不仅是对个人技能的评价,也反映了对机会和资源的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追求高效率和精准度的工作环境中,强调了对细节的关注。
“箭无虚发”给人一种果敢、精准的感觉,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把握时机,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一成语在心理上也传递出一种自信与决心,让人感受到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我参与的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的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最终的汇报展示如箭无虚发,赢得了客户的认可。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在团队合作中,准确把握每一个环节是多么的重要。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如同弓弦紧绷的瞬间,
心中目标明晰无比,
每一箭,直指苍穹,
皆为梦想,箭无虚发。
这展示了追求梦想过程中的专注与努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t the bullseye”,意为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传达了相似的精确与成功的意义。这种跨文化的比较显示了对精准和效率的普遍重视。
通过对“箭无虚发”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在实际生活中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它提醒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注重准确性和效率,培养自己的能力,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到“箭无虚发”。
朱伺与贼水战,左右三人上弩给伺,伺望敌射之,箭无虚发。
《宋史·岳飞传》:“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旧唐书·李光弼传》:“光弼用兵,箭无虚发,号为神射。”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战国策·齐策一》:“齐人射之,箭无虚发。”
吴蜀联军~,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