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0:56
成语“年丰岁稔”字面意思是“年头丰收,岁末丰富”,用以形容一个年份的粮食丰收,说明这一年农作物的产量很好,通常意味着经济富足与人们生活的安定。
“年丰岁稔”最早出现在**古代的诗文中,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对丰收的期盼与赞美。其具体出处可能难以考证,但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尊重,反映了农业社会的基本经济状态。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农业丰收的情况,适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演讲以及日常对话中。比如,在农业相关的讨论中,可以用它来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在经济分析时,也可用于表示整体经济的繁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作物的丰收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也关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因此,“年丰岁稔”这一成语在历史上被广泛使用,反映了人们对丰收的珍视。在现代社会,它仍然适用于描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尽管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
“年丰岁稔”给人以希望的感觉,象征着勤劳与收获的结果。它常常让人联想到丰收时的喜悦,家庭团聚的温暖,以及生活的富足。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会引起积极向上的情感共鸣。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农村的丰收节,看到农民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着丰盛的美食,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年丰岁稔”所传达的意义。那种团结和欢庆的氛围,至今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年丰岁稔”:
秋风送爽稻花香,
田野金黄映日光。
年丰岁稔乐无穷,
人间岁月似春常。
通过这样的诗句,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美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bountiful harvest”,意指丰收的季节。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丰收的庆祝和重视却是相似的。不同文化中,丰收节日或庆典常常伴随着人们的团聚与感恩。
通过对“年丰岁稔”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丰收在文化和经济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关于农业的描述,更是对生活美好状态的向往。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能够更好地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所以武后篡位二十余年,年丰岁稔,政治不乱,皆仁杰一人之功也。
《清史稿·食货志一》:“康熙五十年,天下户口二千四百六十二万三千二百二十,田七百三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九顷,年丰岁稔,民乐其业。”
《明史·食货志一》:“是岁,天下户口六千六百五十九万八千三百九十五,田九百二十万五千二百八十一顷,年丰岁稔,民安物阜。”
《宋史·食货志上》:“岁丰则民乐其业,岁歉则民忧其食,年丰岁稔,则民无冻馁之患。”
《旧唐书·玄宗纪下》:“是岁,天下郡府三百六十二,县一千五百二十八,乡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八百五十二万五千七百六,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应入籍者五千三百二十一万八千七百一十,年丰岁稔,俗阜人和。”
《汉书·食货志上》:“是以年丰岁稔,民无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