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4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7:35
成语“大张声势”字面意思是“***地展开声势”,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气势宏大、声势浩大的场面或活动。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活动或行动中,以极大的气魄和声势来展示自己,通常带有夸张和炫耀的意味。
“大张声势”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并无明确的历史文献,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战事和政治活动有关。古代战争中,军队常常通过鼓噪、展示武器和军队规模来震慑敌人,营造出强大的气势。此成语因此在后来的文献中逐渐演变为形容一种夸张的表现方式。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大张声势”往往与商业活动、政治宣传和社交媒体的推广有关。随着信息传播的迅速,许多企业和个人在推广活动时倾向于通过夸张的方式来吸引注意力,这使得这一成语在当代更为常用。
“大张声势”常给人一种热闹、喧嚣的感觉,有时也带有负面的联想,如浮夸和做作。这种情感反应使得我在表达时会更加注意场合的选择,避免过于夸张的描述。
在一次学校的科技展览中,我和我的团队为了吸引观众,决定大张声势地展示我们的项目。我们制作了巨大的展板,播放了引人入胜的视频,结果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获得了很好的反馈。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秋风起,落叶舞,
校园内,大张声势,
学子们,争先恐后,
梦想飞,志向高。
这首诗描绘了学生们在求知路上积极向上的气势,与“大张声势”的意义相呼应。
在英语中,“to go all out”或“to make a splash”可视为与“大张声势”相对应的表达,意指以最大的努力和气势去做某件事情,尤其在商业或社交场合中常用。
通过对成语“大张声势”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在描述气势时具有重要性,还在日常交流中能够增添生动性。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态度,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今修筑必广发兵,大张声势。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大张声势,以禁鸦片。”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大张声势,以慑倭寇。”
《宋史·岳飞传》:“飞大张声势,以震敌胆。”
《旧唐书·李光弼传》:“光弼大张声势,以胁贼众。”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大张声势,以威诸侯。”
直又寄耳目于群小如韦瑛、王英辈,~,蠹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