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杖芒鞋

时间: 2025-04-24 12:31:36

竹杖芒鞋

基础信息

【竹杖芒鞋】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03:24

基本定义

“竹杖芒鞋”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竹子做的拐杖和用芒草制成的鞋子。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过着简朴的生活,通常用于描绘隐士或志向高远的人,表达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成语来源

“竹杖芒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句子,提到诗人对逍遥自得生活的向往。成语中的“竹杖”和“芒鞋”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一种高洁的志趣和独立的精神。

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在诗歌中常用来描绘隐士的生活或追求理想的志士,表现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2. 日常对话:可以用作对朋友的劝诫,鼓励他们追求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3. 演讲:在谈论人生价值观时,强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简单生活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1. 他总是喜欢“竹杖芒鞋”的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2.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物质欲望所困,不妨试试“竹杖芒鞋”的简单生活。
  3. 这位诗人以“竹杖芒鞋”的姿态,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1. 淡泊明志:指心境清淡,没有物质欲望,明确自己的志向。
    2. 归隐山林:形容隐者生活,追求宁静与自然。
  • 反义成语

    1. 趋炎附势:形容迎合权势者,追求利益,正好与“竹杖芒鞋”的简朴志向相对立。
    2. 名利双收:形容既获得名声又获得利益,强调物质追求。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简朴的生活方式常常被视为高尚的品质。古代文人常常向往“竹杖芒鞋”的隐士生活,认为这种生活能够使人心灵宁静、思想清晰。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反思生活的意义,追求一种更简单、真实的生活方式,这一成语在当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带有一丝清幽和洒脱。它使我思考在物质繁华的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情感也在我日常的表达中,提醒我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外界的浮华。

个人应用

我曾在一次旅行中,选择了一条偏远的小路,沿途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到了“竹杖芒鞋”所传达的那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简朴生活的魅力,激励我在生活中追求更少的物质欲望。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在山间漫步,心中默念:“竹杖芒鞋,何妨醉卧云间。”此时,身边的花草仿佛都在为我伴奏,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花香,真是一种无比的惬意。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竹杖芒鞋”的表达可能是“living off the grid”或者“simple living”,它们同样强调远离物质和追求内心的平静。这表明,不同文化中对简朴生活的赞美与向往是共通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竹杖芒鞋”的学,我更加理解了简朴生活的深刻内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更让我反思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要珍惜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竹杖芒鞋】的来源

芒鞋竹杖寒冻时,玉霄忽去非有期。

【竹杖芒鞋】的引证

《宋史·隐逸传下·林逋》:“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尝自为墓于其庐侧。临终为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之句。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逋善行草,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逋尝客临江,时李谘方举进士,未有知者,逋谓人曰:‘此公辅器也。’及谘执政,建言复贤良方正科,又荐梅尧臣以诗,并称逋之高行,上嘉纳之。逋不娶,无子,教兄子宥,登进士第。宥子大年,颇介洁自喜,英宗时,为侍御史,连被台移出治狱,卒不屈。初,宥为前沿江安抚使,入为度支副使,谢病请外,以

《宋史·隐逸传上·种放》:“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父诩,官至太子中允。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习进士业,放辞以业非己好。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讲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善辟谷,容状若四十许人。俄而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七日,庐于墓侧,往来书史,未尝释手。后徙居嵩山,又徙王屋,皆有名。真宗闻其名,咸平五年,遣使召之,放辞不起。六年,复遣万寿观使周怀政督起之。放知不可免,乃诣阙,上以所著《蒙书》十卷。既至,赐以处士号,拜左司谏、直昭文馆。俄又赐金帛,放固辞,不许。乃诏有司岁时存问,并给其母妻月俸。放遂留京师,上屡召对,问以经义,放条对详敏,上甚重之。大中祥符元年,命判集贤院,从封泰山,拜给事中。二年,东封还,加左谏议大夫。四年,命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事。放表求归山,不许。未几,丁内艰,起复,固请终制,许之。服除,又表求解官,不许。放不得已,复起视事。天禧三年,以疾求还山,许之。卒,年六十三。赠工部侍郎。放性简淡,不喜婚宦,所居室,四壁隐出龙蛇之形,人多畏之。好戴华阳巾,服大袖褐,系绦,竹杖芒鞋,出入于山间。”

《新唐书·隐逸传·陆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羽于江湖称竟陵子,于南越称桑苎翁。与颜真卿、张志和等为莫逆交。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恸哭而归。如是者凡十余年,始卒。年七十二。羽野服竹杖芒鞋,时人以为狂。”

《宋史·隐逸传中·陈抟》:“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抟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能逆知人意,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抟已知其意,谓休复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耳。’呼侍者取以与之,休复大惊,以为神。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云台观。抟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有顷,复曰:‘可勿归矣。’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精于数学,辟谷炼气,止食粟米,或逾月,或逾年。事太宗、真宗,赐号希夷先生。所居室,四壁隐出龙蛇之形,人多畏之。好戴华阳巾,服大袖褐,系绦,竹杖芒鞋,出入于山间。”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遂工篆隶。晚更学草书,醉辄画壁,或以竹杖芒鞋,行于山泽。”

【竹杖芒鞋】的例句

~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宋·苏轼《定风波》词)

相关问答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全文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什么

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意思是什么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理解寓意

竹杖芒鞋是什么意思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翻译

推荐查询

  •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 竹杖芒鞋轻胜马全文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什么
  • 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意思是什么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理解寓意
  • 竹杖芒鞋是什么意思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翻译

相关查询

踏故习常 踏床啮鼻 踌躇满志 踌躇未决 踌躇不定 踌躇不前 踌躇不决 踊跃输将 踊跃争先 踊贵屦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连蜷 鼠迹狐踪 高枕勿忧 蛇开头的成语 韭字旁的字 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敢问津 酉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歹字旁的字 无眼人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擢发抽肠 苟开头的成语 隘局 拍脑袋 亡垠 建之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