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53:07
“壮士断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英勇之士切断自己的手腕。这个成语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果断地做出牺牲或痛苦的决定,通常涉及放弃某种情感、利益或关系,以便更好地追求更高的理想或目标。
“壮士断腕”最早源于历史典故,传说中楚国的名将项羽在战败后,为了不被敌人俘获,痛下决心,切断了自己的手腕以示决绝。这一行为象征着一种英勇和决断的精神,体现了在危机时刻必须作出的艰难选择。
在不同的语境中,“壮士断腕”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英勇和果断是被广泛赞颂的品质。该成语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英雄人物决策的崇敬,同时也体现了对牺牲精神的钦佩。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在创业、自我提升等方面仍然适用,但也引发了对过度牺牲和心理健康的反思。
“壮士断腕”常常带有一种悲壮和决绝的情感,联想到牺牲、勇气和决策的艰难。这种情感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作出果敢选择,同时也提醒我们,成功往往伴随着痛苦的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壮士断腕”的选择。当时我面临一个工作机会和继续深造的选择,最终我决定放弃工作,投入到学术研究中。虽然这一决定让我失去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但我认为这是为了追求更高目标的必要牺牲。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壮士断腕”:
月下独行心似刀,壮士断腕舍旧骄。
前路漫漫虽多险,唯有奋勇逐梦朝。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ting ties”或“burning bridges”,均表示果断放弃过去或旧关系,以便迎接新的机会。这些表达也传达了相似的决断与牺牲的意味。
通过对“壮士断腕”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成语的使用不仅能提高表达的生动性,还能体现出文化的深度与复杂性。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中勇敢面对选择,果断做出决策,追求更高的目标。
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宋史·岳飞传》:“岳飞曰:‘壮士断腕,以示忠诚。’”
《晋书·王敦传》:“王敦曰:‘壮士断腕,以示决心。’”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张辽曰:‘壮士断腕,以全其身。’”
《后汉书·耿弇传》:“耿弇曰:‘壮士断腕,非不得已也。’”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断腕,以示不屈。”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有句话叫做‘~’,我只有自己斩掉一条膀子,人虽残废,性命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