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4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7:48
“庙堂之器”这个成语由“庙堂”和“器”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在庙堂(即朝廷、政府机关)中所用的器具,通常指的是用于治理国家的工具或人材。其基本含义是指适合于担任重要职务、能在朝廷中发挥作用的人才。
“庙堂之器”的成语来源于《后汉书·范滂传》,其中提到“器之能者,庙堂之器”。在古代,庙堂是指皇宫、朝廷等政治中心,而“器”则有人才、工具的含义。这个成语强调了某些人才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适合担任高级职务。
“庙堂之器”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具有治理才能、适合在政治、管理等重要岗位上任职的人。它可以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人才的选拔多通过科举等形式,强调了“庙堂之器”在朝政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依然重视领导与管理人才,尤其是在企业和公共管理领域,适合的领导者被视为组织成功的关键。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责任与担当。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庙堂之器”,不仅在于能力,更在于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这种情感常常促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自我提升,努力成为一个对他人有益的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团队项目,负责协调各方资源,虽然压力很大,但我努力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最终项目成功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庙堂之器”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在某个朝代,王国的未来依赖于一位年轻的庙堂之器,他不仅智慧超群,还具备难得的勇气。面对外敌的侵扰,他带领百姓捍卫家园,成为了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传奇。
在英语中,可以用“pillar of society”来形容一位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这种表达与“庙堂之器”在强调责任与才能上有相似之处,但“pillar”更倾向于稳固与支持的象征。
通过对“庙堂之器”的学,我深刻理解到人才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成长与责任的关系。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誉,更是对现代社会中每一个追求进步者的鼓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提高沟通的深度和内涵。
知君先负庙堂器,今日还需赠宝刀。
《文选·陆机〈文赋〉》:“庙堂之器,非为小人之用也。”
《后汉书·班彪传》:“庙堂之器,非为小人之用也。”
《汉书·王莽传上》:“庙堂之器,非为小人之用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庙堂之器,非为小人之用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庙堂之器,不可以小用。”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