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0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7:40
“攘袂扼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臂遮住衣袖,捏住手腕”。基本含义是形容因痛苦、悲伤或紧张而表现出的激烈情绪,常用来描述人们在面临困境或悲惨事情时的无奈与绝望。
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为“攘袂扼腕,岂不闻乎!”其中“攘袂”意为用手臂遮住衣袖,表示悲痛或绝望。“扼腕”则表示紧握手腕,寓意内心的压抑和无奈。成语用以描绘人们在困境中无法自持的情感状态,反映了古人对悲剧的理解和感受。
“攘袂扼腕”在多种场合中都能使用,如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的悲痛心情,在日常对话中表达对某些**的感叹与无奈,在演讲中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呼唤共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悲痛和无奈往往被视为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攘袂扼腕这一成语能够引发广泛的共鸣,体现了对生命脆弱、命运无常的深刻理解。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这一成语依然适用,能够表达对困境的感受。
“攘袂扼腕”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无奈,尤其是在面对重大变故时,那种无法自持的悲痛感。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情感的表述,也让我意识到人性中脆弱的一面。
在我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次亲密朋友的离世,那种痛苦的感觉让我不禁攘袂扼腕,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惋惜。在此情境下,这个成语完美地描述了我当时的感受。
在某个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思念如潮, 我独坐窗前,心中攘袂扼腕,思绪纷飞如落叶, 那段往事如烟般消散,却依然在心底挥之不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gripping one's wrist”或“clenching one's fists”,这些表达同样传达出一种压抑和无奈的情感。但在文化背景上,中文的“攘袂扼腕”更强调了动作的细腻与情感的深刻,体现了**文化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通过对“攘袂扼腕”的深入学,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情感的深度。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内心的感受。在语言学中,这样的成语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值得深入理解与应用。
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已下,皆颐指气使,无不詟惮。
《晋书·王敦传》:“敦攘袂扼腕,曰:‘吾必报此仇!’”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攘袂扼腕,曰:‘吾必报此仇!’”
《后汉书·袁绍传》:“绍攘袂扼腕,曰:‘吾必报此仇!’”
《汉书·王莽传》:“莽乃攘袂扼腕,曰:‘吾必为天子!’”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大怒,攘袂扼腕,曰:‘吾必报此仇!’”
神龟之间,张仲瑀铨削先格,排抑武人,不使预清品,一时武人,~,至无所泄其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