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2:2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7:27
“攘权夺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排斥权力,夺取利益”。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而排斥、侵犯他人的权利,常用于形容一些人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甚至损害他人的利益。
“攘权夺利”来源于古代文献,特别是在政治和社会的语境中。这个成语反映了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复杂关系,常常用于批评那些利用权力来获取个人利益的人。虽然具体的历史典故较少,但在**传统文化中,关于权力与贪婪的讨论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中。
“攘权夺利”常被用于政治、商业、法律等领域,尤其是在指责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时。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绘反派角色的性格特征;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细微差别:同义成语多侧重于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反义成语则强调公正和无私的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权力与利益的关系一直是重要的讨论主题。历史上,许多朝代的腐败现象均与攘权夺利有关,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提醒人们关注权力的使用与利益的分配,尤其在企业管理和公共政策中。
“攘权夺利”让我联想到权力斗争的阴暗面,常常伴随着贪婪与不公。它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反思,使我在思考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时更加谨慎。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同事为了个人利益而排挤他人,导致团队气氛紧张。通过这个经历,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攘权夺利”的危害,也激励我在工作中保持公正和合作的态度。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权力如风,利益如雨,
攘权夺利,何处是路?
心中有灯,照亮前行,
无私无畏,方得长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ower grab”或“self-serving”,它们同样强调为了个人利益而侵占他人权利的行为。不同文化中,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对权力与利益之间复杂关系的警惕性是一致的。
通过对“攘权夺利”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个人行为的道德缺失,也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种成语的深意有助于提高我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