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2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6:57
“攘人之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抢夺他人的美好”,基本含义是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占或剥夺他人的优点、成就或美德。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强调了自私和阴险的行为。
“攘人之美”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中提到“攘,不可以为义”,意思是说,抢夺他人之美并不算是一种正义的行为。这句话的背景是对当时社会中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的现象的批判。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仁义”,提倡互助和友爱。攘人之美的行为与这些价值观相悖,因而受到批判。在现代社会,虽然竞争依然存在,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合作和团队精神,反对攘人之美的现象。
“攘人之美”带给我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不公和自私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他人,也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和谐。因此,我在表达时会非常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的词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看到一位同事在团队项目中,故意抹黑其他成员的贡献,以提升自己的形象。这让我想起了“攘人之美”,我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团队的合作氛围,也会导致个人的信誉受损。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画家,他的画作总是充满了生机。然而,邻居却因嫉妒,攘人之美,偷偷毁坏了他的作品。最终,这位画家的才华被人发现,邻居的恶行也被大家揭穿,村庄恢复了和谐。
在英语中,可以用“cutthroat competition”来形容攘人之美的行为,指的是无情的竞争,意图剥夺他人的资源或成就。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是相同的。
通过对“攘人之美”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私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同时也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义和互助的价值观。
譬之人,自无善事,攘人之美者,如鹈在人之梁。
《资治通鉴·唐纪》:“攘人之美,以为己功,非君子之道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攘人之美,以为己力。”
《汉书·王莽传》:“攘人之美,以为己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攘人之美,以为己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攘人之美,不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