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3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6:45
“攀龙附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攀附于龙,依附于骥”。其中“龙”象征着权势和地位,“骥”指的是良马,常常用来比喻优秀的人或事物。整体而言,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依附于有权势的人或物,以此来获取好处或提升自己的地位。
“攀龙附骥”的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最早见于《史记·平原君赵胜传》。其中提到,平原君为了能得到权贵的帮助而攀附于他们,借此提升自己的地位。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权势和地位的追求,以及在社会交往中,依附关系的普遍存在。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攀附于有权势的人是普遍现象,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层结构和人际关系。现代社会中,这一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职场和政治领域,依附关系可能带来短期利益,但也可能导致道德质疑和个人声誉的损害。
“攀龙附骥”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对权势的渴望,以及在追求成功过程中可能失去的个人价值。它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暗示了依附行为的卑微和不光彩,容易引发对个人独立性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同学通过依附于某位老师获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虽然短期内获得了认可,但长远来看,他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却受到质疑。这让我意识到攀附与自我成长之间的矛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攀龙附骥非高志,自当自立更生行。”这句诗表达了对依附行为的批判,提倡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climb the social ladder”,意指通过依附于高层人士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这反映了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权势与地位的共通追求。
通过对“攀龙附骥”的学*,我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也让我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丰富。它提醒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保持个人的独立性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
《后汉书·班彪传》:“方今雄桀带州城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攀龙附骥,依托富贵,妄自夸大,非所宜也。”
将来直上青云,攀龙附骥,不意如此议论,乃碌碌庸夫之所不为,岂所望于哥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