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0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35:22
“按图索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按照图纸寻找骏马”。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依照某种规则或标准去寻找事物,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往往导致寻找过程的困难或失败。
该成语源于《汉书·王莽传》中的故事。传说汉朝时期,有位马贩子根据图纸描述的样子去寻找骏马,但最终找到的马却与图上描述的完全不同。这个故事反映了盲目依赖理论或规则而不重视实际情况的局限性。
“按图索骥”常用于批评那些只依赖书本知识、理论或固定标准进行工作的人。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愚蠢或局限;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于提醒他人关注实际情况;在演讲中可以用作论据,强调灵活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实用和务实的思想。因此,该成语反映了一种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科技和商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强调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使得“按图索骥”的教训更为重要。
“按图索骥”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学*或工作中因循守旧、不愿意尝试新方法的人。这种情境往往带来挫折和失望,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灵活应变。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因为过于依赖书本知识而在项目中遇到困难。后来我意识到,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因此,我开始主动寻求经验丰富的人的建议,从而改变了我的工作方法。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年轻的画家,按照古老的技法去创作,却总是无法画出他心中完美的作品。最终,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新的艺术风格,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这可以用“他曾经在艺术创作中‘按图索骥’,最终却发现真正的艺术在于创新和灵活性”。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to stick to the script”,指的是严守剧本或计划,不敢突破。虽然两者都强调了对规则的依赖,但“按图索骥”更强调实际情况与理论之间的矛盾。
通过对“按图索骥”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灵活性和对实际情况的重视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成语提醒我在求知和实践中,既要有理论基础,也要敢于尝试和创新。
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
《明史·艺文志》:“按图索骥,以求其确。”
《宋史·艺文志》:“按图索骥,以求其精。”
《晋书·王衍传》:“按图索骥,以求其详。”
《后汉书·班彪传》:“按图索骥,以求其真。”
《汉书·艺文志》:“按图索骥,得其大略。”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每见一班~者,多失于骊黄牝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