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3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6:28
“攀高枝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向高处的枝条攀爬。引申义通常指追求高的地位、权力或其他更好的选择,尤其是在社会或职业上更为成功的机会。
该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但其意象源自于自然界中动物或人类攀爬树木、寻找更高的枝条以获取更好的视野或食物的行为。人们将这种行为引申为在人生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攀高枝儿”常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追求高位是许多人努力的目标,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许多人攀高枝的途径。而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同样适用,尤其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许多人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
“攀高枝儿”常常带有一种渴望和追求的情感,可能让人联想到对成功、财富和地位的向往,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于道德和价值观的思考,是否为了追求成功而失去自我。
在我生活中,有朋友为了事业发展而不断跳槽,常常使用“攀高枝儿”来形容他对更好工作的追求。虽然他在职场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也让我思考,是否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忽视了内心真正的想法。
在一个雨后的清晨,阳光透过树叶洒下,鸟儿在高枝上欢唱,仿佛在告诉世人:只要勇敢攀爬,便能见到更广阔的天空。人生如同这棵大树,只有不断攀高,才能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climb the career ladder”,意指在职业上向上攀爬。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图都是追求更高成就和地位。
通过对“攀高枝儿”的学,我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关于追求成功的成语,它更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理想和目标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他是个攀高枝儿的人,哪里肯和我们这班人结交?”
《醒世恒言》卷二十:“他是个攀高枝儿的人,怎肯与我这等贫贱之人为伍?”
《聊斋志异·阿绣》:“阿绣笑曰:‘攀高枝儿,何如?’”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那攀高枝儿的,不过是图个虚名。”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心中暗想:‘这攀高枝儿的,果然是有的。’”
她虚荣心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