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6:33
“攀龙托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攀附龙,托靠凤”。龙和凤在**文化中象征着权势与尊贵,常被视为帝王和皇后的象征。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借助有权势的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尤其是在仕途上攀附权贵、寻求上位。
“攀龙托凤”最早见于《红楼梦》中,书中提到“攀龙托凤”的人多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反映了当时士人为了名利而趋附权贵的现象。这个成语的使用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权力和地位的重视,以及对社会阶层流动的渴望。
“攀龙托凤”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攀龙托凤”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评。在现代社会,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在职场和政治领域。因此,该成语在现代依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以用于批评那些依靠关系而非能力上位的人。
该成语常常带有负面色彩,令人联想到权谋、阴暗的职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的算计。它可以引发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真才实学的呼唤,同时也让人反思个人的价值观和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为了升职,频繁向上级讨好,甚至贬低其他同事。虽然他最终得到了提升,但我始终认为这种“攀龙托凤”的方式并不值得提倡,真正的成功应当基于个人的努力和能力。
在一首诗中,或许可以这样表达:
攀龙托凤求高位,
何必心机暗自悲。
真才实学才是路,
不必权贵作依归。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climb the social ladder”,意指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在不同文化中,攀附权势的现象和对权力的追求是一致的。
通过对“攀龙托凤”的学,我理解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熟悉成语的内涵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丰富我的词汇量,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这个成语提醒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努力,而非单纯依赖他人的帮助。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明史·杨士奇传》:“士奇攀龙托凤,以图进取。”
《宋史·文彦博传》:“彦博攀龙托凤,自结于东宫。”
《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攀龙托凤,超升非次。”
《南史·王僧辩传》:“僧辩攀龙托凤,遂为时主所重。”
《晋书·王导传》:“导以元帝初即位,未有威德,乃攀龙托凤,以隆国祚。”
他靠~赢得了一官半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