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6:29
成语“攀辕扣马”字面意思是“攀爬马的辕杆,钩住马”,其基本含义是形容追求某种事物,努力不懈,或执着于某一目标,尽力而为。然而,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追求或者不顾现实的意味,暗示着一种盲目的攀附或依赖。
“攀辕扣马”出自《后汉书·张衡传》,其中提到“攀辕扣马,非所宜也”,意指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追求和依附的思考,有其历史背景,表明了对不切实际追求的批判。
在文学作品中,成语“攀辕扣马”可以用来形容某些角色的执着或者盲目追求。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对某个目标的固执,尤其是在朋友或同事之间的非正式交流中。在演讲中,适合用来警示听众不要陷入不切实际的追求。
在**传统文化中,攀附和追求常常与个人的理想、社会地位有关。因此,“攀辕扣马”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执着,还折射出社会对成功和地位的看重。在现代社会,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尤其是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
“攀辕扣马”给人的情感反应主要是警示与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理智和清醒。它也可能引起对盲目追随潮流或他人的不满和反思。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有一段时间对某个行业充满热情,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依然选择坚持。然而,在反思后,我意识到这份执着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因此我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目标,避免了“攀辕扣马”的陷阱。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写一个角色为了追求梦想,盲目追随某个成功人士,结果因过度依赖而迷失自我,最终以“攀辕扣马”的教训为契机,重新找回自我,走上独立的道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hasing after a mirage”,意指追求虚幻的目标。两者都表达了对不切实际追求的批判,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会引申出不同的社会寓意。
通过对成语“攀辕扣马”的学和分析,我意识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警示,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时要保持理智,避免盲目的执着。这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可以在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中引起思考。
第五伦为会稽太守,为事征,百姓攀辕扣马呼曰:‘舍我何之?’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将兵至赤壁,曹操拒之,瑜军大败,瑜走,曹操追之,瑜攀辕扣马,以请和。”
《后汉书·袁绍传》:“绍将兵至官渡,曹操拒之,绍军大败,绍走,曹操追之,绍攀辕扣马,以请和。”
《汉书·王莽传下》:“莽将王邑、王寻等,至昆阳,汉兵围之,莽军大败,邑、寻走,汉兵追之,邑、寻攀辕扣马,以请降。”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至垓下,汉军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军皆楚歌,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攀辕扣马,直出汉军,至乌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郑人惧,乃使子产如晋,攀辕扣马,以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