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3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6:27
“攀辕卧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攀附车辕,卧在车辙中”。它比喻依附于人或事物,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懒惰、依赖的态度。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李将军列传》,故事讲述了李广在战斗中遇险时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在困难时刻常常会选择依附于他人而非自我奋斗的心理和行为。
“攀辕卧辙”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思进取、依赖他人的人,尤其是在职场、学*或社交生活中。它也可以用在文学作品中,描述那些失去自我追求、随波逐流的人物。
在**文化中,强调个人的努力和奋斗精神,因此“攀辕卧辙”这种依赖他人的态度通常被视为负面特质。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个人能力和竞争意识的环境中。
“攀辕卧辙”带给我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联想到那些放弃追求、依赖他人而失去自我的人。这种情感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重视独立和自我成长。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碰到过一个同学,他总是依赖其他人完成作业,最终导致他在考试中表现不佳。我时常提醒他,不要攀辕卧辙,而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风吹草动影绰绰,攀辕卧辙梦难破。
欲求高飞逐云雁,何必依赖他人泊。
这表达了追求独立和自我奋斗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ech”或“freeloader”,这些词汇都指代依赖他人而不愿付出的态度。虽然在不同文化中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强调了自我独立的重要性。
通过对“攀辕卧辙”的学,我更加明白了自我独立和努力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帮助我丰富词汇,也在我的思维和表达中提醒我保持奋斗的精神。
攀车卧辙之恋,争涂不忘。
《新唐书·李林甫传》:“林甫既得志,专擅朝政,攀辕卧辙,以要名位。”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既得志,专擅朝政,攀辕卧辙,以要名位。”
《南史·王僧辩传》:“僧辩既得志,专擅朝政,攀辕卧辙,以要名位。”
《晋书·王敦传》:“敦既得志,暴慢愈甚,无复君臣之礼,专擅朝政,攀辕卧辙,以要名位。”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而恃其强盛,不恤国政,被发徒跣,攀辕卧辙,以要名爵。”
侯霸字君房,临淮太守,被征,百姓~不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