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0:44
成语“朝不及夕”的字面意思是“早上来不及到晚上”,引申为时间紧迫,事情来不及完成或者发生,强调了时间的急迫性和紧张感。
“朝不及夕”出自《史记·平原君赵阏子列传》,原文中提及人们在时间上匆忙、无法计划未来的情形。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时间的重视与急迫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紧张氛围和对时间的管理。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朝不及夕”来描绘急迫的情境,例如战场上的紧急部署或商战中的竞争。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工作或学*压力,例如:“这周的任务太多,真是朝不及夕。”在演讲中,可能用来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农耕社会中,及时的作息和规划都至关重要。因此,“朝不及夕”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的敏感性。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常用于描述工作、学和生活中的时间压力。
“朝不及夕”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压力与忙碌,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尤其是在面对工作和学*的双重压力时。它引发了对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的思考。
在我的学生活中,有一段时间面临着期末考试的压力,每天都有大量的复任务。那时我常常感到朝不及夕,努力寻找时间管理的方法,通过提前规划和合理分配时间,最终成功度过了考试。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 “在小镇上,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但农民们却感到朝不及夕,田里的农作物尚未播种。他们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期待着一个丰收的季节。”
在英文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ime is of the essence”,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这种表达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效率和时间管理的重视。
通过对“朝不及夕”的学*,我认识到时间管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面对任务时,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匆忙和焦虑,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在语言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清史稿·食货志一》:“岁入不足,朝不及夕。”
《明史·食货志二》:“国用不足,朝不及夕。”
《宋史·食货志上》:“民力困于供输,朝不及夕。”
《后汉书·皇甫规传》:“今边郡盗贼,朝不及夕,宜急图之。”
《左传·僖公七年》:“朝不及夕,言危急也。”
吾侪小人,~,相时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