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5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33:05
“七夕乞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七夕这一天乞求巧妙的技艺”。七夕是**传统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这一天,女性会向织女祈求巧手和技艺,通常与刺绣、手工艺等相关。该成语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节日或场合向神灵祈求某种技艺或才能。
“七夕乞巧”源于*古代的民间传说和节庆俗。七夕节,也称乞巧节,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说中,织女在这一天会降临人间,帮助女性提高自己的手工艺。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乞巧活动,寄托对美好生活和技能提升的向往。
“七夕乞巧”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七夕乞巧”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女性手艺的重视。在古代,女性的手工艺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和家庭责任。现代社会中,虽然性别角色有所改变,但“七夕乞巧”仍然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
“七夕乞巧”让我联想到温馨的家庭聚会和对传统手艺的热爱。它传达了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种情感反应使我更加珍视传统节日的意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七夕节时参与了一次乞巧活动,和朋友们一起制作手工艺品,分享技巧和经验。这次经历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我对手工艺的兴趣。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写:
七夕月下乞巧声,
手中线绣梦中情。
愿织女赐我心意巧,
共织今生不离分。
这首诗运用“七夕乞巧”,表达了对爱情和技艺的渴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节日如情人节,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承载着对爱情的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文化中对技艺的追求和节日庆祝的方式也反映出各自的社会价值观。
通过对“七夕乞巧”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承载着历史和情感的文化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关注传统文化,珍惜与他人分享的美好时光。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武林旧事》卷三:“七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梦粱录》卷四:“七月七日,谓之七夕节。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岁时广记》卷二十六引《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俗通》:“七月七日,织女牵牛,天河之会,俗谓之七夕。女子乞巧,以五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