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0:57
“歧路亡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岔路口失去了羊,寓意在选择道路时迷失方向,最终导致无法找到正确的出路。引申义为在面临多种选择时,由于犹豫不决或判断失误,导致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
该成语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常与“亡羊补牢”的寓意相提并论。其具体来源尚无确切文献,但可以理解为古人在放牧时,羊群在岔路口容易迷失,使得牧羊人因为选择错误的道路而失去了羊。这一情境反映了在复杂环境中选择的重要性。
“歧路亡羊”常用于描述在决策时迷失方向的情形,可以出现在: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智慧与经验。“歧路亡羊”反映了人们在复杂社会中面临选择的普遍心理与困惑。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信息,个体更容易感到迷茫,因此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歧路亡羊”让我想到在生活中常常面对的选择困难,特别是在重要的决定面前,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表达时可以用来引导他人思考选择的重要性,提醒他们要保持清晰的思路。
我曾在大学选择专业时感到“歧路亡羊”,因为有太多的方向和选择让我感到迷茫。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咨询,我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在我创作的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歧路亡羊”的意象:
岔路渐远云雾重,
心中迷惘思绪涌。
一羊失踪归何处,
唯愿明灯照前行。
在英语中,“to be at a crossroads”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意义,指面临重要选择的时刻。但相比之下,中文的“歧路亡羊”更强调因选择错误而导致的后果,带有一定的警示意味。
通过对“歧路亡羊”的学*,我更加理解在选择中的重要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谨慎地对待每一个决定。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明史·李自成传》:“自成曰:‘今若不先定北京,恐为后患。’帝曰:‘北京虽有重兵,然多歧路,恐失之。’”
《宋史·岳飞传》:“飞曰:‘今若不先定襄阳,恐为后患。’帝曰:‘襄阳虽有重兵,然多歧路,恐失之。’”
《晋书·王导传》:“导曰:‘今若不先定荆州,恐为后患。’帝曰:‘荆州虽有重兵,然多歧路,恐失之。’”
《后汉书·王霸传》:“士卒皆攀木缘崖,莫有离志。光武以霸能持军心,因使霸助光。及至邯郸,光武谓霸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闻邯郸兵众,吾心何如?’霸曰:‘邯郸虽众,然皆老弱。今若北发,恐失其利。’光武曰:‘邯郸兵虽老弱,然多歧路,恐失之。’”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此所以亡也。’”
从前杨朱的邻居请他派仆人帮他去找丢失的一只羊,杨子问他为什么要那么多的人去找,邻居说丢失羊的路上有很多岔道,所以要很多人去找。过了很久,派出去找羊的人回来说没有找到,邻居说岔道上又分许多岔道,根本没法找了
而诸儒之言,故为纠纷,徒俾~。总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