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2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0:39
“武断专横”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武断”和“专横”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在处理事务时采取强硬和武力的手段,做出决定时不加思考或不顾他人意见,表现出一种霸道和专制的态度。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性格强硬,做事不考虑周全,喜欢以权力和威严来压制他人。
“武断专横”的具体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而是由两个词的组合而成。“武断”意指武力和决断,强调一种依靠暴力和强权的方式来做决定;“专横”则意指专制和横行,强调不顾他人意愿、任意妄为。这种行为在历史上常常出现在统治者或权威人物身上,反映了对权力的不当使用。
“武断专横”常用于描述领导者、管理者或在某个领域具有权威的人物在决策时的态度。例如,在企业管理中,某位经理在没有充分听取员工意见的情况下就做出决策,可以被形容为“武断专横”。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某个角色的“武断专横”来表现其性格缺陷和引发的冲突。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常常被强调,尤其在封建社会,武断专横的统治者屡见不鲜。然而,现代社会强调民主、平等与合作,武断专横的做法逐渐受到批评。在职场文化中,尤其是团队合作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武断专横的行为往往与不良的领导风格联系在一起。
“武断专横”这一成语常给人以负面的联想,体现了对权力的不满和对**行为的反感。它可能引发对个人自由和集体协作的思考,促使人们反思在权力关系中的角色。
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课堂上总是武断专横,不愿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导致课堂气氛紧张。通过这个例子,我深刻感受到沟通与包容的重要性,反思了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态度。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写一个国王,他因为武断专横而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最终导致国家的动荡。这个情节可以用来警示领导者,强调倾听与合作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autocratic”或“tyrannical”,这些词都强调了**和专制的性质。不同文化中对权威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有些文化更加强调集体决策,而另一些文化则可能更倾向于个人主义和权威。
通过对“武断专横”的学*,我理解了在领导和管理中,倾听与包容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关注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协调。
《明史·张居正传》:“居正秉政,武断专横,威福自用。”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变法,武断专横,不容异议。”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为相,武断专横,排斥异己。”
《后汉书·袁绍传》:“绍为人,武断专横,不纳忠言。”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为人,武断专横,不恤士卒。”
以何者为教育大本,万国宪法,无此~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