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1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0:27
成语“望风而走”字面意思是“看到风向而逃跑”,引申义是指在危险或不利的情况下,看到风头不对,立刻逃跑。它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危险或不确定因素时表现出的迅速撤退或逃避行为。
“望风而走”源自**古代的军事战术。当敌人来袭时,士兵们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如风向、敌情等)来判断是否应当撤退。这一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类似的情境在古代文学、军事著作中屡见不鲜,因此它带有浓厚的历史背景。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面临险境或不利局面时的反应,既可以用于军事、政治语境,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态度往往被视为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体现。“望风而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也可能被理解为缺乏责任感或勇气。因此,该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在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的人。
“望风而走”给人一种逃避、懦弱的印象,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缺乏担当的人。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引发对责任感和勇气的思考,也促使人们反省自己在压力下的表现。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一个重要的考试前夕感到非常紧张,几乎想要“望风而走”,逃避这次挑战。然而,我最终选择了面对自己的恐惧,努力复*并顺利通过了考试。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望风而走”的含义,也让我坚定了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的决心。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起云涌,战鼓声声,
勇者无畏,决不“望风而走”。
即使前路,荆棘丛生,
铮铮铁骨,铸就英雄。
在英语中,类似于“望风而走”的表达可以是“to run away at the first sign of trouble”,它同样反映了在危险面前的逃避行为。各个文化中对逃避与面对困难的态度也大相径庭,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面对挑战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在某些文化中,逃避可能会被认为是智慧的表现。
通过对“望风而走”的学,我了解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逃避行为的描述,更引发了对个人责任和勇气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成语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丰富了表达能力,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
我直着他扑碌碌的望风而走。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贼望风而走,不敢与战。”
《后汉书·皇甫嵩传》:“嵩军望风而走,莫敢当其锋。”
《汉书·王莽传下》:“莽军望风而走,莫有斗志。”
《史记·项羽本纪》:“楚军望风而走,莫敢当者。”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人望风而走,不敢与战。”
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