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0:26
成语“望风而遁”的字面意思是“看到风声就逃跑”,形容在局势不利、危险来临时,迅速逃避的行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根据敌人的动向或形势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以避免危险或损失。
“望风而遁”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的背景。在战场上,士兵们往往会通过观察敌人的动向来判断局势,从而决定是否撤退。这个成语的典故可能与古代军事策略有关,强调了对信息的敏感和快速反应的重要性。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社会意义。“望风而遁”体现了智慧和机警的价值,强调在复杂社会中,快速反应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当面对竞争和挑战时,这种策略依然适用。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在困境中迅速做出决策的重要性,常常可能是生存的必要选择。它引发了一种紧迫感,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灵活应对变化是多么重要。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多次遇到需要迅速调整策略的情况。有一次,我们的项目因为外部因素受到影响,我和团队决定迅速调整计划,以确保项目的继续推进,这正是“望风而遁”的体现。
在一个故事中,有一位聪明的商人,他在市场变化中总能“望风而遁”,总是能找到更好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智慧和敏锐使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在英语中,“to cut and run”可以与“望风而遁”进行比较,同样表达在危险或不利情况下迅速逃避的意思。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了人们对自我保护本能的共识。
通过对“望风而遁”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面对挑战时,灵活应对的重要性。这不仅适用于战争和商业,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激励我更加重视信息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贼识其旗帜,望风而遁。
《资治通鉴·唐纪》:“李密望风而遁,不敢与唐军战。”
《后汉书·袁绍传》:“绍军望风而遁,不敢与曹操战。”
《汉书·王莽传》:“莽军望风而遁,不敢与汉军战。”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汉军至,望风而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望风而遁,不敢与楚战。”
这日离樊城不上十里,日早落了。对面忽来一游骑,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