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4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26:47
“寸草衔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寸草”指的是短小的草, “衔结”意思是叼在嘴里、连接在一起。整体上可以理解为微小的草木也能够用来表达一种感恩之情,通常用于形容对父母或恩师的感激之情,体现了对恩德的铭记与回报。
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慨,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表达了即使是微小的草木,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父母的恩情,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寸草衔结”常用于文学作品、诗歌、演讲以及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表达对长辈、老师的感激之情时。比如在毕业典礼上,学生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在家庭聚会中,孩子们也可能会用它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家庭伦理和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寸草衔结”作为一个成语,强调了对长辈的感恩与回报,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传统。在现代社会,这种价值观依然存在,尤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常常会教导孩子要心怀感恩。
“寸草衔结”让我联想到亲情的温暖与责任感。每当我想到父母为我付出的辛劳时,心中便充满了感激和内疚。这种情感驱使我努力学*,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成就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会在家庭聚会上用“寸草衔结”来表达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比如,在我获得奖学金时,我在致辞中提到“寸草衔结”,感谢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寸草衔结”:
寸草衔结报恩情,
寒窗苦读为谁生。
桃李无言春有约,
感恩常在心中行。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如“pay it forward”,强调回报他人的善意。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是相似的,即传递感恩与善意。
通过对“寸草衔结”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感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他人的感谢。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注重感恩的态度。
幸有好生君子,不忍高人杨维桢,解钱而赎命,释死而就生,虽虮虱微枕,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
《晋书·祖逖传》:“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杰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逖抚慰问之曰:‘比复南塘一出不?’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
《后汉书·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超闻之,叹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汉书·贾谊传》:“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