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2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34:13
“口衔天宪”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嘴里含着天子的法令”。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人能够充分理解和传达国家的法律与政策,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忠诚于朝廷、能够忠实执行法令的人。
“口衔天宪”出自《史记》,是对古代官员的描述,强调他们忠于职守,能够传达和执行天子的法令。在古代**,天子被视为“天命所归”,其法令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官员的职责便是贯彻这些法令。
该成语适用于描述忠诚的官员,特别是在历史、文学作品中,常用于分析政治人物的忠诚与责任。在现代语境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忠诚于企业文化或团队目标的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与责任感是被高度重视的美德。成语“口衔天宪”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员应有的责任感,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强调了对规则和法律的尊重与遵循。
“口衔天宪”让我联想到忠诚与责任的关系,传达了对法律和制度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忠诚的品质是值得钦佩的,也激励着我在工作和学*中保持责任感。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需要遵守规定和法律的情况。使用“口衔天宪”来提醒自己,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和团队。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口衔天宪传佳音,
忠义之心似火焰。
不惧风雨行千里,
愿为法令守安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uphold the law”,强调对法律的尊重与执行。但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反映出对法律与权威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通过对“口衔天宪”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忠诚与责任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法律与道德时,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其内涵。
天宪,王法也;谓刑戮出于其口也。
《清史稿·奸臣传·和珅》:“口衔天宪,权倾朝野。”
《明史·奸臣传·严嵩》:“口衔天宪,心怀叵测。”
《宋史·奸臣传三·蔡京》:“口衔天宪,手握重兵。”
《旧唐书·李林甫传》:“口衔天宪,心藏鬼胎。”
《后汉书·宦者传序》:“口衔天宪,手握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