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0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32:42
成语“口含天宪”字面意思是“口中含着天的宪令”,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说的话非常权威,或是他所代表的言辞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所说的话具有不可更改的真实性或权威性。
“口含天宪”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庐山谣》,该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诗人的豪情抒发了对自然的敬仰。成语中的“天宪”指的是上天的法则或命令,强调了说话者所持言辞的神圣和不可侵犯的性质。
“口含天宪”常在文学作品中用于描绘人物的威严或权威,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来强调某人说话的分量。例如,在演讲中,领导者可能会用此成语来增强自己言辞的权威性,或者在辩论中引用以加强说服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权威和服从是社会运行的重要原则。“口含天宪”体现了对权威的尊重与崇敬。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判盲目崇拜权威的现象,提醒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口含天宪”让我联想到权威的力量和责任。它既可以引发对权威的尊重,也可能引起对权威盲从的反思。这个成语在表达中常常带有一种庄重感,提醒人们在说话时要谨慎。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她在课堂上总是能用“口含天宪”的方式传达知识,学生们都非常尊重她的意见。在一次讨论中,我尝试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她的教学风格,大家都觉得恰如其分。
在某个深秋的傍晚,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首小诗:
秋风萧瑟叶纷飞,
口含天宪道真知。
纵使人间多变幻,
唯有真理不移时。
在英语中,类似于“口含天宪”的表达可能是“words of authority”或“commands from above”,但其涵义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因此,表达权威的方式可能会有更多的质疑和挑战。
通过对“口含天宪”的学*,我认识到权威与责任的关系,以及在语言表达中如何恰当地使用成语来增强说服力。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思考和沟通中更加谨慎和深思熟虑。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
《宋史·宦者传序》:“自唐以来,宦者益贵,口含天宪,手握王爵。”
《新唐书·宦者传上》:“自贞观中,即置七品以上宦官,口含天宪,手握王爵。”
《旧唐书·宦官传序》:“自贞观中,即置七品以上宦官,口含天宪,手握王爵。”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三》:“中官用权,自众始焉。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后汉书·宦者传序》:“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他真还有~的命,3岁就登基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