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0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34:15
“口蜜腹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嘴里甜蜜,肚子里藏剑”。它形容表面上说得好听,但内心却暗藏恶意或阴险的想法。通常用于指责那些表面善良、内心阴险的人。
“口蜜腹剑”出自《左传》,原文为“口蜜腹剑,其言之善者,反是其心”。成语的形成与古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权谋斗争密切相关,强调了表里不一的现象。在古代的政治斗争中,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用甜言蜜语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
“口蜜腹剑”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上和善、友好,实际上却可能会伤害他人的人。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复杂性格。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的虚伪态度。在演讲中,该成语可以用于警示人们对他人的真实意图保持警惕。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口蜜腹剑”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人际交往、职场竞争中,虚伪和伪善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识别他人的真实意图。此外,它也反映了对真诚和诚信的价值观念的重视。
“口蜜腹剑”带给人一种警觉和不安的情感反应,提醒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更加谨慎。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许多社会现象,比如职场中的小人或政治斗争中的权谋手段,强调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总是以甜言蜜语来获取别人的信任,但实际上却在背后捅刀子。每当我想起这段经历,都会想到“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它让我更加注重识人用人。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得意花满枝,
口蜜腹剑人难知。
善言如玉声声美,
背后暗藏剑气飞。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sweet words but bitter intentions”,意指表面上的甜蜜话语下隐藏着苦涩的意图。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了对虚伪和阴险行为的批判。
通过对“口蜜腹剑”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性,意识到在表达和交流时要谨慎并保持真实。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注重诚信和真诚的重要性。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八引《谭宾录》:“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唐语林·政事上》:“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新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善刺上意,时帝春秋高,倦政,林甫揣帝意,故为深刻,以中上旨。而性阴贼,好诬陷人,时号‘口蜜腹剑’。”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面柔而有狡计,能伺候人主意,故骤历清列,为时委任。而中官妃家,皆厚结托,伺上动静,皆预知之,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而猜忌阴中人,不见于词色,朝廷受主恩顾,不由其门,则构成其罪;与之善者,虽厮养下士,尽至荣宠。”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宰相李林甫非常阴险狡猾,对皇帝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以取得信任;对朝中官员就以甜言蜜语取得信任,骗取对方的好感和欢心,然后背后出卖别人或加以陷害,用尽两面三刀的手段。人们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这厮~,正所为慝怨而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