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2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48:09
成语“三寸金莲”字面意思是指三寸长的金色莲花,实际上用来形容古代**女性缠足后所形成的小脚。这种小脚在古代被视为美丽与优雅的象征,代表了对女性身体上的一种美的追求。
“三寸金莲”来源于**古代对女性足部的美的审美观念,尤其是在宋代到清代期间,缠足风俗盛行。古人认为小脚是美的象征,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歌颂这种美的形态。例如,宋代诗人李清照的诗词中曾提到过缠足的美丽。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古代女性的美丽及其所承受的痛苦。在现代对话中,可能用于讨论美与痛苦的关系,或者批判某些过时的审美标准和对女性身体的压迫。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该成语反映了过去社会对女性身体的严格审美标准,体现了性别不平等和女性的压迫。现代社会逐渐认识到这种审美观的局限性,倡导多样性与对女性身体的尊重,“三寸金莲”在现代语境中多被用作批判的象征,提醒人们反思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影响。
“三寸金莲”带给我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古代女性美的欣赏,也有对她们遭受痛苦的同情。这种矛盾感促使我思考美的标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选择。
在一次讨论女性美的讲座中,我提到了“三寸金莲”,用它来引入关于传统审美对现代女性影响的话题,讨论了如何在当今社会建立更加包容的美的标准。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结合“三寸金莲”:
月下轻舞三寸莲,
细语轻声伴月眠。
美在心间非脚下,
愿君笑看世间缘。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于“三寸金莲”的现象也存在,比如西方历史上对女性腰身的极端修饰(如紧身衣)。这些现象都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审美的期望及其伴随的社会压力。
通过对“三寸金莲”的学,我深刻理解到美的标准是多元的,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理解美的多样性。这对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它让我能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境,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春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喜不自胜,忙问:‘比三寸金莲如何?’警幻道:‘更妙,更妙!’”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箱观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十娘又授钥匙,公子摇首不语。十娘叹曰:‘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不识妾之真伪,妾以死明心迹耳!’乃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但见波涛滚滚,顷刻间葬于江鱼之腹。三寸金莲步,纤腰玉一围。”
宋·苏轼《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三寸金莲步,纤腰玉一围。”
唐·李商隐《无题》诗:“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三寸金莲步,纤腰玉一围。”
《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帝好着小袴褶,金莲贴地,行于其中。”
面貌虽黑,但弯弯两道朱眉,盈盈一双秀目,再衬着万缕青丝,樱桃小口,底下露著~,倒也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