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3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24:35
成语“喜不自胜”字面意思是“快乐得无法自已”。它表示一种极度的快乐和兴奋,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喜悦的情境下,情绪失控,无法自我抑制。
“喜不自胜”源于古代文学,最早见于《史记·平原君赵成》,其原文是“平原君闻之,喜不自胜。” 这里描述的是平原君得知好消息后的激动情绪,体现了这一成语的基本含义。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喜悦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情感,能够带来幸福和好运。因此,“喜不自胜”不仅仅是描述情感的词汇,还反映了人们对快乐的向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更加频繁地分享自己的喜悦时刻,这一成语的使用也愈加普遍。
“喜不自胜”让我联想到那些瞬间,当人们在生活中经历重大喜事时,无法抑制的欢愉和幸福。它传达出一种生动的情感,提醒人们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曾经参加朋友的婚礼,看到他们幸福的模样,心中也不禁涌起一阵喜悦,忍不住对他们说:“我真的为你们感到喜不自胜!”这种表达加深了我与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结。
在一首小诗中:
春风送暖花开时,
喜不自胜心潮涌。
愿将此情寄东流,
伴君共赏月明中。
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verjoyed”或“over the moon”,它们同样用来形容极度的快乐。这些表达也被广泛应用于祝贺或庆祝的场合,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快乐的共同理解。
通过对“喜不自胜”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情感表达的载体。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地传达强烈的情感,使交流更加生动丰富。在未来的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注重使用这样的成语,提升语言的表现力。
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宋史·岳飞传》:“飞闻之,喜不自胜。”
《后汉书·班超传》:“超闻之,喜不自胜。”
《汉书·王莽传上》:“莽闻之,喜不自胜。”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闻之,喜不自胜。”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汉王已破咸阳,喜不自胜。”
国太只道孙权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