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23:55
“流荡忘反”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外游荡,忘却了归返。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在外面游荡、漂泊,忘却了应该回归的责任或家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外不思归、迷失方向。
“流荡忘反”出自《孟子·离娄上》,文中提到了人们在外游荡而忘却归家的情感。这一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反映了古人对归属感和方向感的重视,尤其是在动荡或离散的社会背景下。
“流荡忘反”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和归属感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流荡忘反”反映了在外漂泊的人的无奈与思乡之情。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人因工作原因离开家乡,这一成语的使用更显得贴切,提醒人们关注家庭和归属感。
“流荡忘反”常给人带来一种惆怅和孤独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们,尽管事业有成,却常常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对家的思念。这种情感在很多人生活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大学时期,我离家很远,几个月才回一次家,常常感到孤独和思念。那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了“流荡忘反”的含义,意识到无论事业再成功,家始终是心灵的归宿。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流荡忘反”:
月照孤城影,流荡忘反情。
故乡何处寻,心系旧日声。
通过这几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漂泊的无奈。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home away from home”,意指在外的地方也能感到像家一样的归属。虽然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归属感和家对个人的重要性。
通过对“流荡忘反”的全面学,我更加理解了归属感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深刻地思考了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不应忘却根源与归宿。
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
《文选·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文选·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若斯之艳,盖吴、楚之文人也。”
《文选·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
《汉书·艺文志》:“《屈原赋》二十五篇。”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反人~,盖其得也,荐宗庙,揪管弦。其失也,语淫奔,事诡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