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2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26:48
“寸量铢称”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寸”来衡量,用“铢”来称量。这里的“寸”与“铢”都是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分别代表着微小的量度。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比喻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精确的测量,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事物的精确度。
此成语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对物品的计量和交易过程。在古代,尤其是在商业活动中,商人需要对商品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准确的测量,以确保交易的公正。成语中的“寸”和“铢”象征着对细节和精度的重视,反映了古人对诚信和公平交易的期望。
“寸量铢称”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和精确是非常重要的美德,特别是在商业和学术领域。寸量铢称所体现的细致和精确,符合儒家思想中对诚信与道德的要求。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同样适用于各种领域,尤其是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需要高度精确的领域。
“寸量铢称”常常让我联想到严谨和认真。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可能会忽视细节,而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保持警觉,确保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尽善尽美。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精确数据和细节的场景。例如,在撰写研究报告时,我会尽量做到寸量铢称,确保每一项数据的准确无误,这样才能让我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寸量铢称”:
细雨轻洒窗前影,
寸量铢称忆往情。
每一滴泪皆是爱,
每一寸心藏梦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measure twice, cut once”,强调在行动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确认。在不同文化中,尽管用词不同,但对细节的重视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
通过对“寸量铢称”的学*,我认识到细节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教会我在日常生活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也让我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严谨,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技巧。
欲寸量铢称,以摘其失,则烦不可举。
《明史·律历志一》:“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阴阳之象也。圜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声中黄钟,始於黄钟而反覆焉,君制其事,寸量铢称,审其容,以定法式,以观示四方。”
《宋史·律历志三》:“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阴阳之象也。圜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声中黄钟,始於黄钟而反覆焉,君制其事,寸量铢称,审其容,以定法式,以观示四方。”
《后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阴阳之象也。圜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声中黄钟,始於黄钟而反覆焉,君制其事,寸量铢称,审其容,以定法式,以观示四方。”
《汉书·食货志下》:“乃更钱币,以寸量铢称,而民不以为便。”
《史记·平准书》:“至於用度不足,乃更钱币,以寸量铢称,而民不以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