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3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1:54
成语“参天两地”字面意思为“高耸入天,深扎入地”。它通常用来形容物体的高度和深度,强调其宏伟、壮观的特征。在一些语境中,它也可以用来比喻气势恢宏或成就卓越。
“参天两地”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出处或典故,但从字面构成来看,“参天”多用于形容树木或建筑的高度,而“两地”则表达了某种深度或广度的概念。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宏伟事物的赞美。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建筑、成就等。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形容一座高耸的山峰或一座雄伟的建筑;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的伟大成就;在演讲中,则可以用来增强语言的气势与感染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参天的树木和高耸的山峰常常象征着坚韧、卓越和伟大,因而该成语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具有深厚的意义。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高楼大厦的崇拜和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使得该成语在描述现代城市和自然环境时仍然适用。
“参天两地”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联想到自然与建筑的伟大。它激发了人们对高大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常常在表达成就和目标时使用,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去过一座高耸入云的山,站在山顶时,看到四周的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心中不禁想到了“参天两地”这个成语。当我分享这段经历时,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种震撼的感觉。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参天两地”:
高峰耸立参天外,
林海茫茫两地开。
万物生辉共此时,
壮丽山河入梦来。
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在英语中,“soaring high”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在形容伟大成就或高度时,常用“soar”这个动词来表达。此外,许多文化中都有对自然和高大物体的赞美,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常用“towering”来形容高大的建筑或人物。
通过对“参天两地”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同时也承载了文化的内涵和情感的共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增强沟通的效果。
倚,立也。既用蓍求卦,其揲蓍所得,取奇数于天,取耦数于地。
《文选·张衡·西京赋》:“参天两地,以为经纬。” 比喻以天地为基准,规划布局。
《汉书·王莽传上》:“参天两地,以为纪纲。” 指以天地为法则,建立秩序。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参天之高,不可测也。” 形容极高,不可测量。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比喻事物必有其根本。
《周易·系辞上》:“参天两地而倚数。” 意为参照天地之数来推算。
“二阳一阴成气三。”:“阳之数以三而奇,阴之数以二而偶,所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