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4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1:57
“参差不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事物的高低、长短、大小等不一样,形态各异。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参差不齐,不一致,常用来形容数量、质量、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参差不一”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古人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总是表现出一种不均衡的状态,这种状态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成语中的“参差”可以理解为高低、长短的不同,而“不一”则强调了这种不同的状态。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事物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被视为自然和谐的一部分。成语“参差不一”反映了对这种自然状态的认可与尊重。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个体差异和多样性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差不一”让我联想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共存——高山、平原、河流错落有致的景象,以及人们在生活中的差异与独特性。这种参差不齐的状态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和生机,让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经验参差不齐的情况。通过理解“参差不一”的含义,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利用每个人的特长,促进团队合作,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一个秋天的早晨,阳光透过参差不一的树叶洒落在小径上,每一片叶子都如同一个独特的故事,讲述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iverse”或“varied”,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个体差异的重视和欣赏是共通的。
通过对“参差不一”的深入学,我意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不仅能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包容身边的人。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事物状态的描述,更是对多样性和个体价值的肯定。
周公定礼,内职始备列焉。秦、汉以下,代有沿革,品秩差次,前史载之详矣。齐、梁以降,历魏暨周,废置益损,参差不一。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参差不一,或曲或直。”
《文选·班固·西都赋》:“参差不一,或疏或密。”
《文选·张衡·西京赋》:“参差不一,或高或下。”
《文选·左思·吴都赋》:“参差不一,或隐或现。”
《史记·滑稽列传》:“参差不一,各有所好。”
《南齐书·礼志上》:“至于嗣位之君,参差不一,宜有定制。”《隋书·后妃传》:“周公定礼,内职始备列焉。秦、汉以下,代有沿革,品秩差次,前史载之详矣。齐、梁以降,历魏暨周,废置益损,参差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