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4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0:33
“望风瓦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望风”即“观察风向”,而“瓦解”则是指物体破裂或崩溃。整体含义为:在敌人来袭或遭遇压力时,因恐惧而迅速崩溃、溃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军队、团体或阵营在面对威胁时的迅速解体。
“望风瓦解”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战争和军事策略的描写中。它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战场上,士兵在敌军来袭时,因恐惧、混乱而迅速溃败的情景。这一成语强调了恐惧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巨大影响。
“望风瓦解”常用于描述团队、组织或个人在压力和威胁下的崩溃。它可以出现在以下场景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团队合作和勇气是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望风瓦解”不仅反映了战场上的情况,也隐射了社会中面对压力时的脆弱。现代社会中,面对竞争和压力,很多团队或个体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崩溃,因此这一成语在现代依然有其适用性。
“望风瓦解”通常带有消极的情感色彩,联想到战斗中的恐惧和无助,容易引发对失败的恐惧和对脆弱的反思。这也促使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努力寻求团结和坚韧的力量。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目睹一个团队在面对重大项目压力时,因缺乏沟通和支持而逐渐“望风瓦解”。这让我意识到团队的凝聚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在以后的项目中更加注重团队建设和相互支持。
在一个战争题材的短篇故事中,可以这样描绘: “在战火纷飞的时刻,士兵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仿佛在狂风中摇摆的树木,最终,他们在敌人的进攻下,毫无预警地望风瓦解,留下的只是满地的盔甲和无助的呐喊。”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fall apart”或“break down”,都表示在压力或冲突下的崩溃。但这些表达可能没有“望风瓦解”特有的军事和恐惧色彩,更多地强调了结构或关系的失衡。
通过对“望风瓦解”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在面对挑战时,心理素质和团体支持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关注团队的凝聚力和应对能力。这种反思使我更加重视在困难面前坚持和团结的价值。
又令其众皆作中国歌,直趣贼垒。贼既不以为虞,谓有大军赴救,于是望风瓦解,郡境获宁。
《清史稿·曾国藩传》:“贼众望风瓦解,弃城而走。”
《明史·戚继光传》:“倭寇望风瓦解,弃舟而逃。”
《宋史·岳飞传》:“金人望风瓦解,不敢复犯。”
《旧唐书·李光弼传》:“贼众望风瓦解,弃甲而遁。”
《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袁绍遣将攻之,望风瓦解。”
时太平日久,民不知兵,闻南蛮车马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