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6:04
成语“无能之辈”字面意思是指没有能力的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缺乏才能、能力较低的人。它的基本含义是对某些人能力不足、没有作为的贬义评价。
“无能之辈”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是由“无能”(没有能力)和“之辈”(这类人、这群人)构成的。在古代文献中,常常有对无能者的描述,虽然没有直接的典故,但在历史上,许多文学作品中对无能之辈的批评是普遍存在的。
“无能之辈”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人才与能力被视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无能之辈”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人们对能力的重视使得这一成语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称职的个体。
“无能之辈”往往带有负面情感,使用时常伴随失望或愤怒的情绪。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源于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期望和现实的落差。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他总是拖延工作进度,造成团队的困扰。虽然他是个好人,但在工作能力上确实属于“无能之辈”,这让我对团队的合作产生了疑虑。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那个时代,许多无能之辈占据了高位,导致国家的衰落,只有那些有远见卓识的贤者,才能逆流而上,重振朝纲。”
在英语中,可以用“inept”或“incompeten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它们同样指缺乏能力的人,但在不同语境下,使用的频率和情感色彩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无能之辈”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评价,更反映了社会对能力和贡献的期待。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观点和情感。
岳飞真乃无能之辈。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林甫,无能之辈,而居相位。”
《后汉书·袁绍传》:“绍,无能之辈,不足与争天下。”
《汉书·王莽传下》:“莽自知无能,而好为大言。”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无能之辈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无能之辈,不足与谋。”
他们大多是三流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