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6:27
成语“无补于时”的字面意思是“没有对当前时势的帮助”。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行为或措施在特定情况下无益,无法产生积极的效果。
“无补于时”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特定文学出处,然而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出现,体现了古人对时势变化的重视。从字面上看,“无补”意味着没有补救或帮助,“于时”则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因此,它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时机采取的措施或行为若无实际效果,那就没有意义。
“无补于时”常用于描述某种建议、措施或行为在特定情况下显得无效。例如,在商业谈判中,如果某个提案在市场环境变化后仍然坚持,可能会被评价为“无补于时”。此外,在日常对话中,讨论某种旧的做法或理念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时机的把握被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历史上许多成功的战略和决策都强调了“时势造英雄”的理念。因此,“无补于时”体现了对时局变化敏感的智慧,反映出在现代社会中,适应变化和灵活应对的重要性。
“无补于时”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奈和警觉。它提醒我在面对变化时,必须审时度势,避免固守陈规。这个成语也让我联想到许多历史上的失败案例,因未能及时调整策略而导致的损失。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遇到过一些项目因为未能及时调整计划而遭遇失败的情况。在一次团队会议中,我们讨论了一个已经落后的市场策略,最终意识到继续坚持这个策略实则“无补于时”,于是决定重新评估并制定新的计划。
在一次写作中,我尝试将“无补于时”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时光荏苒易如水,
旧策依然无补时。
若要乘风破浪行,
需得随波逐浪飞。
通过诗歌,表现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于“无补于时”的表达可能是“too little, too late”,意指某个行动为时已晚,效果微乎其微。虽然两者在语境和用法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时机把握的重视。
通过对“无补于时”的学,我深刻体会到时机的重要性以及灵活应对变化的必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时刻关注环境变化,避免固守旧有的思维模式,从而在交流中更加精准和有效。
处虽为难,退亦未易。今虽能倖然引去,无补于时,亦安足以为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