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6:22
“无誉无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赞誉,也没有过失”。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处于一种中立的状态,没有受到赞美或批评,通常意味着没有突出的表现或特征。
“无誉无咎”出自《史记·王叔军传》中的一句话,原文是“无誉无咎,故无所容”。这个成语反映了汉代社会对个人表现的关注,强调在某些情况下,保持中立和无过失是更为理想的状态。
“无誉无咎”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并没有特别的表现,既没有受到赞扬,也没有引起争议。它可以在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或演讲中使用。例如,在描述一位公务员的工作表现时,可以说:“这位公务员的工作平平,无誉无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的表现往往受到重视,而“无誉无咎”则反映了在某些情况下,保持低调和不引人注目的态度也被视为一种智慧。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态度在职场中同样适用,尤其是当个体在团队中扮演支持性角色时。
“无誉无咎”可能引发一种淡淡的失落感,尤其是在追求成就和认可的社会中。它也可能激发对平凡生活的思考,提醒人们在追逐成功的同时,也要接受普通与平庸的状态。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有时会感觉自己处于“无誉无咎”的状态,比如参与项目时不突出,但也没有犯错。这让我意识到,虽然不被特别关注,但稳定的贡献同样重要。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在繁华喧嚣中,
我如一叶孤舟,
无誉无咎,平静自守,
任时光流逝,心中自有风景。
在英语中,可以用“neither praised nor blam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并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成语。英语文化中,常常更强调个体的突出表现和成就。
通过对“无誉无咎”的学*,我理解到,在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总是追求赞美,而是稳定和可靠的表现同样值得肯定。这种思维方式在我今后的语言表达中将帮助我更好地接受个人的不同状态。
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光武无誉无咎,天下莫不称贤。”
《后汉书·杨震传》:“震无誉无咎,天下莫不称贤。”
《汉书·王莽传》:“莽无誉无咎,天下莫不称贤。”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无誉无咎,天下莫不称贤。”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无誉无咎,民之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