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4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32:08
成语“涂炭生民”由“涂”和“炭”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生活在泥土和炭火中的百姓,形容百姓生活艰难、苦不堪言。其基本含义为形容人民在战乱、灾难等情况下遭受极大痛苦。
“涂炭生民”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了古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成语中的“涂”指的是泥土,象征低贱和苦难;“炭”则指代火焰,象征灼热和痛苦。这个成语反映了历史上许多朝代更替和战争带来的民众苦难,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困境的同情与关注。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社会动荡、战乱或自然灾害等情况下,人民的困苦生活。在文学作品中,如小说、诗歌,常用来表达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怀。在演讲中,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改革或救助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强调了民生困苦的共同主题,而反义成语则展示了对立的美好生活状态。
“涂炭生民”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尤其在农耕社会中,民众的生活与自然灾害、战争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描述社会不公、贫困及人道主义问题时,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反思。
这个成语带给我一种沉重的情感,常常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遭受苦难的人民。它促使我反思社会责任,激发我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使用这个成语时,我会更加谨慎,努力传达对人类苦难的理解与关怀。
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中,我看到许多生活贫困的家庭,心中不禁涌现出“涂炭生民”的感慨。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参与社会服务的决心,希望能够为改善民生贡献一份力量。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涂炭生民”的意象:
风雨飘摇苦难生,
涂炭生民泪满腮。
愿得平安归故里,
共赏春晖乐安泰。
通过这样的表达,传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在英文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n dire straits”,同样指人们处于困难境地。在其他文化中,虽然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普遍存在对民众苦难的关注与同情。
通过对“涂炭生民”的学,我更加深入理解了语言中蕴含的社会意义。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警醒。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关注社会问题,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与情感传递。
而夏桀陵虐涂炭生民,成汤武丁思贤若渴。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涂炭生民,天下不安。”
《后汉书·皇甫嵩传》:“涂炭生民,天下震动。”
《汉书·王莽传下》:“涂炭生民,天下骚动。”
《史记·秦始皇本纪》:“涂炭生民,天下大乱。”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涂炭生民,无罪而死。”
叔宝无道,~。天兵南征,势同压卵;若或迁延,叔宝殒灭,嗣以令主,恐难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