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6:3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7:13
“攘袂切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撩起袖子,咬牙切齿”。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愤怒到极点,发誓要报仇或发泄怒气。常用来描述人在愤怒或仇恨中的强烈情绪。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尤其是在描绘愤怒、仇恨情绪的文学作品中。例如,在《左传》或《史记》中,常有对人物愤怒情绪的生动描写,表现了那种愤怒时的激烈状态。
“攘袂切齿”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攘袂切齿”在**文化中,常常用来表达对不公、压迫或背叛的强烈反应。在现代社会,尽管愤怒的情绪依然存在,但人们往往更加倾向于理性表达与解决问题,因此这个成语的使用可能会有所减少,但在特定语境下仍然适用。
这个成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强烈的愤怒和冲动,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经典的复仇故事或悲剧。这种情感的联想使得在表达愤怒时,使用这个成语能够更加生动和有力。
在一次小组讨论中,面对不公的分配,我感到心中满是攘袂切齿的愤怒。通过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我的情感,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
在一首诗中:
愤怒如火,心中攘袂切齿,
不屈的灵魂,誓言复仇之时。
月下独行,复仇的影子徘徊,
怒火中烧,终将风暴来袭。
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该成语所蕴含的情感和氛围。
在英语中,可以用“gritting one's teeth”来表达类似的愤怒情感,虽然它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能体现出愤怒和决心的情感。
通过对“攘袂切齿”的学*,我深刻理解了愤怒情感在语言中的表达方式。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明史·李自成传》:“自成攘袂切齿,誓灭明室。”
《宋史·岳飞传》:“飞攘袂切齿,誓死报国。”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攘袂切齿,誓不与俱。”
《后汉书·袁绍传》:“绍攘袂切齿,欲报仇。”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攘袂切齿曰:‘吾与汝无怨,何为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