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5:47
“扼襟控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扼住衣襟,控制咽喉”。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局势紧迫,处于一种极为危险和困境的状态,常常用来形容被困住的感觉。
“扼襟控咽”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原文中有“扼襟控咽”一词,描绘了在险恶环境中,人的无助与焦虑。这个成语由“扼”和“控”两个动作组成,其中“扼”有抓住、控制的意思,而“控”的意思是制止、限制,整体表现出一种被压迫的状态。
在不同语境中,“扼襟控咽”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局势的紧迫感。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扼襟控咽”在**文化中,常常用来反映人们面对困境时的无助感和对未来的不安。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依然适用,尤其在经历经济、社会变革时,人们常常感到前路茫然。
“扼襟控咽”常常带给人一种压迫感和无法逃脱的窘迫感。它引发的情感反应是焦虑和无奈,常常使人对生活的苦难和挑战产生深刻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面临学业压力,感到时间不足,内心有一种扼襟控咽的感觉。通过与朋友的交流,我逐渐找到了应对压力的方法,虽然当时的困境让人沮丧,但也让我成长了很多。
在创作中,我可以将“扼襟控咽”融入一首诗:
风雨如磐夜色深,扼襟控咽心难宁。
月明点滴窗前影,谁知此刻梦中行。
这首诗通过意象表现出内心的挣扎与对未来的渴望。
在英语中,可以用“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来表达类似的困境感。这两种表达都反映了人在面临选择时的无奈与压迫感,但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扼襟控咽”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它所传达的紧迫感与困境感。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一成语,可以更生动地表达复杂的情感与情境,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后汉书·袁绍传》:“绍扼襟控咽,以争中原。”
《汉书·王莽传》:“莽扼襟控咽,以图天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扼襟控咽,以临河内。”
《资治通鉴·汉纪》:“操扼襟控咽,以制其命。”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兵而东,至垓下,扼襟控咽,欲以死战。”
控制南京就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