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0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48:58
成语“狼飧虎咽”的字面意思是“狼吃饭,虎咽食”。它形容人们吃东西时非常凶狠、急迫,像狼和**一样,给人一种贪婪或狼吞虎咽的感觉。基本含义是形容食欲旺盛、吃得很急,或者形容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追求非常迫切。
“狼飧虎咽”出自《左传》。在《左传·僖公五年》中,有“狼飧虎咽,食不厌精”的记载,原文描绘的是一种凶猛的食欲。这个成语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传达了人类在某种情况下追求食物的急迫感。
“狼飧虎咽”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吃东西时的急切状态,尤其是在面对美食时的场景。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描绘角色的贪婪和急躁。而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形容人们对某种资源或机会的急切追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饮食不仅是生理需求,也是社交和文化活动的重要部分。“狼飧虎咽”可以反映出人们在面对美味时的本能反应。同时,这个成语也可用于形容人们在追求某种机会或利益时的急切心理,反映出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
“狼飧虎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联想到动物的野性与贪婪。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引发对人类本能与文明的思考,如何在追求欲望与保持理智之间找到平衡。
在我参加的一次家庭聚会上,丰盛的晚餐让每个人都忍不住狼飧虎咽。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这个成语,也让我意识到有时候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礼仪与健康。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狼飧虎咽”: 月下美食香气袭, 桌前人影狼飧虎咽。 一夜欢声笑语溢, 明朝回味梦中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wolf down”,也意指快速地吃东西。这两个表达都体现了人们在食物面前难以克制的本能,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饮食行为的共同理解。
通过对“狼飧虎咽”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思考人类行为时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提醒我在追求欲望时,保持理智与节制的重要性。
十人自来吃酒,主人安排些鸡、豚、牛、羊肉来做下酒。须臾之间,狼飨虎咽,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倾尽了六七坛的酒。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曰:‘吾闻狼飧虎咽,贪而无厌。’”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闻狼飧虎咽,贪而无厌。’”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吾闻狼飧虎咽,贪而无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大怒,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狼飧虎咽,不足为食。”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有之曰:‘狼飧虎咽,贪而无厌。’”
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沟满壕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