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3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5:53
“扼腕长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抓住自己的手腕,表示非常痛苦和无奈。基本含义是对某种情况或**感到痛心、惋惜或绝望,常用来形容人们对不幸或悲剧的感慨。
“扼腕长叹”出自《左传》,原文是“扼腕而叹”,意指因为心中感到悲痛而用手握住自己的手腕,表现出无奈和悲伤。这一成语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某些重大**的愤慨和无奈,尤其是在历史或社会变故中。
“扼腕长叹”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扼腕长叹不仅仅表达个人的情感,也与历史和社会背景相连。它反映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所变化,但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感慨依然存在,成语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人们对生活的敏感性和思考深度。
“扼腕长叹”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不幸离去的人,以及在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挫折和无奈。它使我思考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流逝,常常伴随着对生活的珍惜与反思。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讨论会,听到讲者描述自然破坏的严重性时,我不禁扼腕长叹,感到深深的无奈和焦虑。这让我更加意识到个人行动的重要性,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环保。
在一篇小诗中,我尝试这样使用“扼腕长叹”:
岁月如歌,悲欢离合,
扼腕长叹,心如刀割。
多少流年,已成过往,
愿与君共,重拾希望。
通过这样的表达,传达出对过往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英语中,类似于“扼腕长叹”的表达可以是“sigh deeply”或者“lament”,它们同样传达出一种惋惜和悲伤的情感。在许多文化中,对悲剧的感慨都是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扼腕长叹”的学,我不仅理解了它的字面与隐含意义,也感受到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关注社会,传达出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提升了我的情感表达能力。
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南史·王僧辩传》:“僧辩既平侯景,功盖天下,威振四海,而性尤俭约,不好声色,唯以政事为务。及闻帝崩,扼腕叹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晋书·王敦传》:“敦既得志,暴慢愈甚,四方贡献多入己府,将相岳牧悉出其门。将谋篡逆,敦将举兵内向,帝忧愤成疾,扼腕叹曰:‘吾死之后,敦必为祸乱矣。’”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而骄心益盛,每事自谓无不如意,及闻曹操平河北,乃大惧,扼腕叹曰:‘孤不早用田丰之言,以至于此!’”
《汉书·王莽传下》:“莽忧懑不能食,但饮酒,啖鳆鱼;读军书倦,因冯几寐,不复就枕矣。昼夜连臂,扼腕而叹。”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乃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他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