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1:0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4:42:03
“鸡犬不宁”字面意思是指鸡和狗都不能安宁,形容一个地方非常乱,或是家庭内部发生了争吵、纷扰。引申义是形容家庭或社会等环境不和谐,生活动荡不安。
“鸡犬不宁”出自《左传》,原文为“故鸡犬不宁”。这个成语源于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表达了战争、冲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动荡与不安。成语的使用体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纷争的反感。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家庭矛盾、社会动乱或是工作场所的冲突。在文学作品中,往往用来描绘因争斗而产生的混乱局面。而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会用它来形容身边的混乱状态或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家庭和睦被视为重要的社会价值。成语“鸡犬不宁”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追求。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该成语仍然适用,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会矛盾。
“鸡犬不宁”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焦虑和不安。它使人联想到争吵、冲突和失去控制的状态,反映出人们对和谐生活的渴望。这个成语在表达生活中的不如意时,能引发共鸣。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曾经历过家庭聚会时因为一些琐事而引发的争执,气氛一度变得十分紧张。此时我就想到了“鸡犬不宁”这个成语,意识到沟通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明点滴窗前影,
鸡犬不宁夜声惊。
安宁何处寻常乐,
唯愿明朝共欢声。
这首诗通过描绘喧闹的夜晚,表达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在英语中,类似于“鸡犬不宁”的表达可以是“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cannot stand”,强调内部纷争导致的不稳定。不同文化对于家庭和社会和谐的重视程度可以在这类表达中体现。
通过对“鸡犬不宁”的深入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它背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对于我而言,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对生活、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观察与思考,也提升了我在交流中的表达能力。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公元805年,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你弟兄窝藏强盗,闹了两座军州,自去落草。官府着落地方搜缉,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