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0:53
“睡卧不宁”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其中“睡”指的是睡觉,“卧”则指的是躺卧、休息;“不宁”意为不安宁、心情不安。整体上可以理解为“无法安静地入睡或休息”,通常用来形容因心中有忧虑、烦恼等因素而导致的不安宁状态。
“睡卧不宁”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其语义和结构符合古代文人对内心焦虑与身体疲惫之间关系的思考。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人因忧虑而无法安眠的情景,从而使得这个成语在使用中逐渐流行开来。
该成语适合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安宁的生活是追求的理想状态,睡卧不宁常常被视为一种不幸的象征。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也在上升,反映出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睡卧不宁”让我联想到那些夜不能寐、心中有事的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焦虑。这种情感在表达时可以引起共鸣,让人们更容易理解他人的烦恼。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因工作项目的压力,连续几个晚上都睡卧不宁。那段时间,我常常在凌晨时分醒来,心中满是对工作的担忧,最终决定向朋友倾诉,从而缓解了这种压力。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该成语:
月明点滴窗前影,
心事重重难入梦。
睡卧不宁思绪乱,
一夜漫长只自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ssing and turning”,同样用来形容因烦恼而无法安睡。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了人们对心灵安宁的追求。
通过对“睡卧不宁”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反映。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在表达时也能更好地传达情感与共鸣。
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
《醒世恒言》卷三十三:“他自从那日见了那女子,便睡卧不宁,心中念念不忘。”
《警世通言》卷二十一:“那妇人见丈夫睡卧不宁,心中不安,便问其故。”
《聊斋志异·聂小倩》:“夜深,聂小倩见宁采臣睡卧不宁,便上前安慰。”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那日,他睡卧不宁,便起来走走。”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母因见他睡卧不宁,便叫他到自己房里来睡。”